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完成在轨测试,实现星载海洋盐度探测零的突破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已完成全部在轨测试工作,可以交付用户长期使用,标志着我国海洋卫星观测能力迈上新台阶。
近日,我国首颗用于海洋盐度信息获取的遥感卫星——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已完成全部在轨测试工作,具备交付用户长期使用的条件。
这颗又称海洋四号01星的卫星,于2024年11月14日成功发射,是我国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的科研卫星。
在轨测试总结评审会由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会同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组织召开。
01 卫星测试:从发射入轨到完成考核
海洋盐度探测卫星于2024年11月14日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卫星入轨后,经历了多个关键阶段的严格考核,包括平台工作状态设置、载荷开机测试、星地链路建立、业务功能验证等环节。
在轨测试期间,在用户单位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的牵头组织下,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与西安分院等多家单位紧密协作,顺利完成了在轨测试工作,获取了大量在轨测试数据。
测试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卫星的各项功能、性能均满足或优于设计指标,整体运行状态良好。
02 技术突破:填补星载海洋盐度探测空白
作为我国首颗专用于海洋盐度信息获取的遥感卫星,海洋盐度探测卫星的成功发射完善了我国海洋卫星观测体系。
该卫星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在星载海洋盐度探测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综合孔径辐射计,作为海洋盐度探测卫星的主载荷之一,在轨表现良好。
该产品是我国首个星载应用的二维综合孔径辐射计,是截至目前通道数最多、系统组成最复杂、数据处理难度最大的星载辐射计。
03 应用前景:海洋强国建设的技术支撑
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后续将为海洋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提供全球高精度的海洋盐度数据。
这些数据将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提升我国在海洋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同时,卫星还兼顾土壤湿度测量功能,可满足旱灾监测、农区环境监测、数值天气预报等行业用户的应用需求。
卫星的多功能设计体现了我国航天技术在服务国民经济多个领域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
随着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完成在轨测试,我国对全球海洋的监测能力将显著提升。
盐度数据如同海洋的“指纹”,揭示着水循环的奥秘和气候变化的规律。这颗卫星的交付使用,意味着中国在深海远洋的科学研究中拥有了更加敏锐的“洞察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