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迎标准体系建设 上市公司加快多元布局
随着工信部《算力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中国算力产业正迎来统一规范的发展新阶段。
工业和信息化部10月21日公开征求对《算力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为算力产业提供了统一规范和发展路径。
《指南》提出,到2027年,围绕基础通用、算力设施、算力设备、算网融合、算力互联、算力平台、算力应用、算力安全、绿色低碳等方面制修订50项以上标准,有效推动算力标准体系建设。
01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算力产业发展,持续释放政策红利。
国家先后出台《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
地方层面也积极跟进,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当地算力产业发展。
以浙江省为例,今年4月份发布的《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强算力券支持。
使用自主算力服务的,可按照不高于合同实际执行金额的30%给予补助;采用非自主算力服务的,可按照不高于合同实际执行金额的10%,给予最高800万元补助。
02 算力市场前景广阔
在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强劲的政策支撑下,上市公司加速涌入算力赛道。
《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通用算力规模预计同比增长20%;智能算力规模将同比增长43%。
总体来看,2023年至2028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和通用算力规模的五年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分别达46.2%和18.8%。
中国智能算力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占全球总规模的32%,稳居全球第二。
华经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037.3EFLOPS,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116.1亿元,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03 上市公司多元布局
在算力市场的广阔前景与政策支持下,上市公司通过多元举措加码布局算力赛道。
融资发力智算业务
今年7月份,浙江海控南科华铁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拟申请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规模不超过20亿元的公司债券。
据海南华铁方面透露,此次发债将重点为公司的智算业务提供资金支持。
跨界布局算力业务
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在影视主业基础上,积极探索算力业务、算法模型及AI应用。
公司相关负责人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有算力规模2000P。
公司期望通过算力业务的切入,逐步构建起一支专业化的科技人才团队,并在未来进一步拓展科技相关业态。
技术企业推进平台建设
慧辰股份近期与晶隆智算、棱镜极智达成合作,共同研发“统一算力运管服务平台”。
三方的技术可实现多元异构算力融合能力,打造覆盖智算资源全生命周期的行业级解决方案。
04 算力概念股表现亮眼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算力概念股诞生多只翻倍牛股。
截至10月22日,今年以来有21只概念股累计涨幅超100%,其中胜宏科技、新易盛、仕佳光子、中际旭创、源杰科技涨幅排在前五位。
胜宏科技年内累计上涨564.6%,高居榜首。
从业绩表现来看,有9只概念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含扭亏为盈),包括仕佳光子、寒武纪-U、鼎通科技、光库科技、智微智能等。
仕佳光子前三季度净利润为3亿元,同比增长727.74%。
寒武纪-U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6.0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05 企业差异化布局路径
对于不同类型企业的算力产业布局策略,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提出了差异化建议。
大型国企可聚焦算力基础设施投资与跨区域调度平台建设。
中小企业可参与算力服务生态建设,提供专业化运维支持。
科技企业应加强异构计算、液冷技术等核心环节研发。
应用厂商则需深耕垂直领域算法优化与行业解决方案。
以申菱环境为例,公司在2024年中国智算行业液冷数据中心市场厂商排名第一。
2025年1~8月,公司数据服务板块总体新增订单约为去年同期的2倍。
从工信部的标准体系建设到地方政府的算力券支持,从传统影视公司跨界布局到技术企业推进平台研发,中国算力产业正呈现多元化、生态化发展态势。
随着更多企业参与以及技术不断突破,具备技术壁垒与规模效应的企业将持续领跑,推动中国在全球算力竞争中占据战略高地。
算力作为“数字能源”正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资料,赋能各行各业智能化转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