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出台25条措施,全链条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一蔬一饭,皆关民生。从农田到餐桌,山东正以最严标准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近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若干措施》,聚焦食用农产品、网络食品、餐饮服务等关键环节,提出了7大方面25条具体措施。
这一政策旨在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机制,着力解决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中存在的权责不够清晰、工作衔接不够顺畅、协作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01 全覆盖监管:从农田到餐桌的守护
山东是食品大省,食品安全工作总体稳定向好,但和全国一样,同样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
此次出台的《若干措施》针对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构建了全方位的监管体系。
从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整治,到网络订餐平台的协同治理,再到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的风险防控。
措施涵盖了食品从生产、贮存、运输、销售到上桌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实现了全流程覆盖。
02 源头治理:把好食品安全第一道关
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若干措施》首先聚焦食用农产品源头监管,推出了多项创新举措。
山东省将试行食用农产品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制定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主要风险点和风险等级划分原则,严格管控高风险品种和生产方式。
在肉类产品源头质量管控方面,山东将全面实施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加快推进牛羊集中屠宰,强化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出证查验。
同时,措施还要求推动全链条信息化追溯,推动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电子出证系统建设。
完善“鲁牧云”系统功能,探索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和动物检疫证明融合出证。
03 过程严管:筑牢食品流通每一道防线
食品贮存、运输环节的安全控制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若干措施》对这些中间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贮存环节,山东将加强对养殖、屠宰环节贮存条件的监管,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者、从事冷藏冷冻食品贮存业务的非食品生产经营者贮存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
运输环节则要求推进落实运输电子联单管理制度,加强交付、装卸、运输管理和运输工具日常管理。
针对日益普遍的食品寄递行为,《若干措施》强化了寄递安全管理,要求邮政快递企业落实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三项制度。
04 网络食品:创新监管应对新挑战
随着网络订餐的普及,线上食品安全监管面临新的挑战。《若干措施》创新性地提出了网络食品经营监管的协作机制。
山东将建立网络订餐平台与监管部门协同机制,督促网络订餐平台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履行食品安全法定义务。
推动“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使用封签等方式密封配送食品。
特别是,山东将推广“食安哨兵”制度,强化无堂食外卖监管和社会监督。
截至目前,山东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已聘任“食安哨兵”达1700余名。
05 餐饮服务:聚焦重点场所强化监督
餐饮服务是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若干措施》特别聚焦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管。
山东将积极推进学校、养老机构、医院等单位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稳妥推进加工制作过程公开,强化社会监督。
在校园食品安全方面,措施要求完善协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学校食堂大宗食材供应商不良记录清单和资质评审制度。
同时,加强校外托管机构食品安全管理,完善联查联动机制。
06 责任落实:强化组织保障确保措施落地
为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若干措施》进一步强化了组织保障和责任落实机制。
各市、县政府应加强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监管能力建设,保障必要的监管执法条件,并进一步压实市县政府属地责任。
措施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职,各负其责,抓好若干措施的组织实施。
在审批准入方面,措施严把审批准入关,依法依规开展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
并规定申请人取得食品生产许可后3个月内,或未经现场核查取得食品经营许可后30个工作日内,监管部门应当对其开展监督检查。
从农田里的一粒种子,到餐桌上一盘热气腾腾的菜肴,山东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正在越织越密。
《若干措施》的出台,不仅体现了山东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更展现了一种前瞻性的监管思维。
随着这些措施的落地实施,山东的食品安全防线将更加坚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将得到更加坚实的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