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下调80BP!中小银行再迎降息潮
走进任何一家中小银行,储户们或许会发现,宣传栏上那些诱人的存款利率数字正悄然变少。
进入2025年第四季度,多家中小银行密集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掀起了新一轮降息潮。据不完全统计,10月以来已有浙江平阳浦发村镇银行、昆明官渡沪农商村镇银行、嵩县兴福村镇银行、上海华瑞银行等十余家中小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
其中部分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降幅高达80个基点,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01 降息潮来袭
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相比,区域性中小银行往往在利率调整上更为灵活,但此次如此密集的降息行动仍属罕见。
10月20日,浙江平阳浦发村镇银行发布公告,对该行各类存款利率进行调整。
调整后,该行三年期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直线下降80BP,双双跌入“1”字头,分别从2.1%和2.15%降至1.3%和1.35%。
这不是个别现象。10月13日,上海华瑞银行发布《关于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的公告》,将三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从2.3%调降至2.15%。
而这已是该行年内第七次降息。
与此同时,昆明官渡沪农商村镇银行也进行了年内第六次存款利率调整,三年期与五年期存款利率累计下降75BP。
02 利率倒挂
在本轮调整中,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是银行存款利率长短期限“倒挂”更加普遍和明显。
所谓利率倒挂,即期限更长的存款产品利率反而低于期限较短的产品。
例如,大连旅顺口蒙银村镇银行调整后的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9%,而五年期利率仅为1.85%。
上海华瑞银行也存在类似情况,该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10%,与该行二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相同,但低于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15%)。
甚至国有大行也出现了这种现象。建设银行App显示,该行三年期存款产品(整存整取)最高利率为1.55%,五年期存款产品(整存整取)最高利率却只有1.3%。
03 净息差压力
中小银行为何要如此密集下调存款利率,甚至不惜造成利率倒挂?净息差持续收窄是最直接的驱动力。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分析,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核心动因在于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与优化负债成本结构。
“当前,LPR已历经多次下调,银行贷款端收益率随之下行;而存款端利率调整相对滞后,二者形成明显的‘利差挤压’。”高政扬表示。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印证了这一判断:去年年底、今年一季度末、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52%、1.43%、1.42%,呈现持续收窄趋势。
细分来看,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城商行和农商行净息差水平分别为1.37%和1.58%,分别较去年末收窄1个基点、15个基点。
04 政策背景与市场预期
本轮中小银行降息潮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政策和市场因素。
今年以来,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已多次下调。截至10月,LPR已连续五个月按兵不动,1年期LPR报价3%,5年期以上LPR报价3.5%。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存款利率还有继续下降的空间。
“下调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有助于中小银行保持息差基本稳定,提升稳健发展能力。”董希淼表示。
中信证券分析进一步指出,2022年至2024年为高息存款集中存入期,将在2025年至2026年陆续到期,叠加存款定期化趋势缓解,存量存款利率将迎来10年来最大幅度下行,有助于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
05 储户影响与银行转型
存款利率下调直接影响储户收益。以10万元三年期定期存款为例,利率下调80个基点后,储户每年利息收入将减少800元。
专家表示,这可能促使部分储户优化资产配置,将资金从储蓄转向其他渠道。
“依赖存款利息收入的群体,如部分老年储户,收益会有所减少。”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表示。
“但从长远看,这可能促使储户将部分资金从储蓄转向其他渠道,如保险、基金、债券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对银行而言,利率下调亦是转型契机。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建议,银行可从三个方面拓展发展空间。
“一是推进资产负债的精细化管理;二是积极拓展财富管理等中间业务,提升非利息收入占比;三是结合自身特色寻求差异化发展。”薛洪言进一步表示。
据中信证券分析,2022年至2024年存入的高息存款将在今明两年陆续到期,这意味着存量存款利率将迎来十年来最大幅度下行。
对储户而言,存款利率下调会减少利息收入,却也可能促使他们优化资产配置。
对银行来说,这轮降息既是挑战也是转型契机,推动它们从依赖息差的传统模式向财富管理等中间业务转型。
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推进,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模式与储户的理财观念都将迎来深刻变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