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镇雄:山区产业园助力乡村振兴
乌蒙山腹地,一座座现代化的产业园区拔地而起,昔日荒坡变身致富高地,山区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深秋的乌蒙山腹地,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五德镇的赤水源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内,工人们正在竹笋生产车间里忙碌着。腌制竹笋、分装腌料、检查产品质量——这些曾经外出务工的村民们,如今在家门口就有了稳定的工作。
这个地处山区的产业园,如今已有13家企业入驻,在2024年总产值达2.5亿元。
它正成为镇雄这个山区大县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01 园区带动:荒山变宝地
镇雄县地处乌蒙山腹地,曾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山高谷深,交通不便,经济发展长期滞后。
如何将山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镇雄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的关键课题。
赤水源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应运而生。
该产业园位于镇雄县五德镇,总占地面积不小,通过转化当地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产业园不仅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还直接为当地群众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
13家企业入驻园区,2024年总产值达到2.5亿元的规模,这对于一个山区县城来说,意义非凡。
园区内的企业主要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从事竹笋、辣椒、泡菜等食品精深加工,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在泡菜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仔细查看泡菜腌制情况;在竹笋车间,他们忙着腌制竹笋、分装腌料、检查产品质量。
这些工作虽然简单,却让当地群众获得了稳定的工资收入。
02 东西协作:跨越山海的牵手
镇雄山区产业园区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东西部协作的强力支持。
自上海松江区结对帮扶镇雄后,两地持续对接沟通,镇雄丰富的绿色食品资源引起了上海企业的关注。
2021年11月,上海洪宁食品有限公司与镇雄县政府签订投资合作框架协议,投资5000万元在镇雄建设辣椒、竹笋等精深加工项目。
该公司是一家拥有“张氏记”、“洪宁”等品牌的食品深加工企业,与沃尔玛、上海联华、大润发等著名商超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上海松江区在2021年和2022年每年投入5000万元以上资金,帮助镇雄县建设滇东北粮油加工物流产业园一期项目。
这一系列合作,为镇雄的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03 产业融合:从单一到多元
镇雄的产业园建设不仅局限于食品加工,还呈现出多元融合发展的趋势。
2023年,镇雄县与雷山瑞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约,投资1.5亿元打造养牛产业链暨乡村振兴项目。
该项目采用 “公司+基地+养殖小区+合作社+农户” 的合作模式,力争用5年时间建立起完整产业链闭环,打造高端牛肉品牌。
这种模式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联动,带动社会经济效益和就业岗位双提升。
与此同时,镇雄还积极推进农旅融合项目建设。
2023年,镇雄县启动了总投资4168.79万元的农旅融合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该项目总用地面积为23.35亩,总建筑面积为4393.74㎡,建设内容包括镇雄农特产品展示展销基地、农业全产业链展示推广场所等。
此外,镇雄县还规划了总投资近亿元的旧府街道高山村生态康养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建设生态健康步道、农产品展销中心、乡村科普体验园等设施。
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镇雄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
04 电商赋能:打通销售“最后一公里”
产业发展,销售是关键。镇雄县深知这一点,早早布局了电商产业。
2021年,镇雄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新建了“2021电商扶贫车间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512.3万元,建设面积1200平方米,可容纳200人就业。
项目建成后,由阿里巴巴集团租赁运营,主要承担阿里经济体上100万商家的客户服务工作,业务类型包括天猫、淘宝、国际业务等。
该项目的建成,让34018名贫困人口受益,切实解决了县城三个易地搬迁点贫困人口的就业难题。
“客服县”项目成功落地后,由阿里巴巴集团客户体验事业群直接进行管理,在本地建设高标准、高规格的阿里客户体验中心。
这一举措进一步完善了镇雄的培训体系,带动了本地青年就业和电商行业发展,推动了产业升级。
05 振兴之路:家园门口的就业梦
产业园区的蓬勃发展,最直接的成效就是让当地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在赤水源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工作。
生产线上的工人大多是当地村民,其中不少是曾经的贫困群众。
他们每天到园区上班,既能获得稳定的劳动报酬,又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产业园区的建设,还吸引了一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
他们将在外地学到的技能和管理经验带回家乡,为镇雄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园区+企业+农户” 的模式,让镇雄的农业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了经济发展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的动力。
如今在镇雄,一个个山区产业园就像一个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资金、技术、人才回归。
曾经的荒山变成了聚宝盆,传统的农民转型为产业工人。
群山环抱中的产业园里,每个忙碌的身影都在诉说着同一个故事:家乡,已不再是回不去的故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