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自律是产业治理的重要抓手,在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弥补监管盲区:行业自律以其灵活性和专业性,能够有效覆盖行政监管难以触及的新兴领域或具体环节。例如,在资本市场中,证券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通过制定《证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等规则,对合法合规但违背道德伦理准则的行为进行约束,弥补了行政监管的不足,为市场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规范保障。降低监管成本:行业自律作为市场主体内部管理的一种形式,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的监管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有效分担行政监管的负担。如证券业协会通过实施证券公司执业质量评价体系,定期评估证券公司在信息披露合规性等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和反馈潜在风险,协助监管机构更精准地开展专项检查和执法行动,从而降低监管成本。规范市场秩序:行业协会能够制定和执行行业规则,规范企业行为。例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聚焦“60天账期承诺”落地痛点,构建全流程规范指引,17家车企积极落实,规范了车企与供应商之间的账款支付行为,维护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协同发展:行业自律有助于搭建产业协同生态平台,链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如快递行业组织将快递企业使用、回收包装物等情况纳入行业自律范围,有助于打通绿色包装链条上的堵点,共同推动包装物生态设计、安全使用与高效回收,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政策落地:行业协会作为连接政府、企业与市场的纽带,能够将宏观政策转化为可操作、可落地的行业准则。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规范倡议上承《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的政策精神,下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现实诉求,打通了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提升行业形象和竞争力:通过行业自律,企业能够规范自身行为,注重质量和创新,实现经营策略由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变,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形象和竞争力。例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通过发布倡议书,规范招聘市场秩序,树立“诚信即竞争力”的行业共识,有助于建设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
|